郝堂新闻

舞狮大拜年

舞狮大拜年

舞狮拜年

 

    3月7日回到村里,赶上了郝堂村文化艺术团到村民家拜年,去家家户户串门的机会难得,便和小伙伴一起跟着凑热闹。

 

    舞狮拜年是农村多年流传下来的民俗,我记得曾在鲁迅的小说和巴金的《家》中读过,但却未曾亲历过,也不知舞狮这一习俗背后的寓意,且跟着大家感受着。

舞狮大拜年

   锣鼓一路敲打着着,一行人浩浩荡荡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盛装异服,早已吸引了村里人的注意。在每进一家的院子之前,主人已率先在堂屋前正中央摆了烟酒瓜果等,鞭炮响起之时,狮子踩着热闹的锣鼓声进门了。狮子头活灵活现地左右跳跃着、或进或退,偶尔还在地上打滚,并不直接取桌上的祭品,耍好一阵子后才渐渐靠近,然后一件一件张大狮子嘴吞下主人家准备的礼物,收取礼物的时候尤其考验一前一后两人的默契。若桌上摆了三杯酒,还得一杯一杯地取来喝下,再舞一段如醉狮般摇摇晃晃的憨态。有一村民故意刁难,将礼物从二楼吊下悬空,这时就得一人站在另一人的肩上方能够着,想象中也许不难,但细想,如何让前面举狮子头的人站在后面跟着的那个人肩上,而不取下这张皮,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换了两次角度,最终取下,赢得了周边围观村民的一阵阵喝彩。

舞狮大拜年

    噢,忘了介绍下围观的盛况了,每到一家,周边的邻居都会聚集,尤其是孩子,一路跟着。当狮子在一家舞得接近尾声时,他们就相呼和着率先进入下一家,径自找板凳,列坐于堂屋的屋檐下。孩子们总爱调皮捣蛋,当狮子开始舞时,一些熊孩子就迅速地燃起手中的鞭炮向狮子扔去,在地上炸开一小片土,这时舞狮的人不能躲,只能拿道具护着,因有鞭炮的助兴,围观的人看得更欢。主人家会拿出炒花生、瓜子儿、糖、水果、烟等招待来的客人,大家边嗑瓜子边聊天,在锣鼓声中期待舞狮人变着花样取那些礼物。有的主人家还会放起烟花,格外炫目多彩,燃后的灰烬哗哗地如雨般下落。狮子取完礼物后还不算结束,一声锣鼓停后,会有个人依着调唱一段贺新年送祝福的曲子,村医代希文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喊彩,他会根据每家实际情况来唱,开农家乐的就恭喜新的一年财运滚滚,有姑娘的就祝福嫁个好人家,有老人的就祝身体健康,一大家子几代同堂的就赞叹孝子贤孙……有时旱船也会加进来增添热闹喜庆的氛围。

    除了唱曲的期间,其余时间锣鼓声不能断,从一家离开时并不是扭身走,而是倒退着、狮子头则对着主人家的堂屋出门,后头有人帮忙看着小心别被绊着。刚从一家撤离,下一家的鞭炮就响起了,锣鼓就位后,狮子又粉墨登场。

    我跟在后面帮忙拎衣服,偶尔帮忙扛麻袋,麻袋里装满了从各家各户收的烟酒礼品,有专人保管。走在最后面时,一位老奶奶引起我的注意,她拄着拐杖走得慢,看样子身体并不是很硬朗,往往好不容易从人群挤进门时,人家已经快到尾声要转移到下一家了,她连续跟了十几家。其实每家每户舞狮的流程是一样的。—:鞭炮响彻,锣鼓入场,狮子活跃地跳一跳,取下桌上的礼物,然后,代希文唱一段祝词,顶多再舞一舞旱船,一套完整的仪式就完成了,只有那祝词依着家家户户不同的情况会不断翻新,其他并没有新意。我在想是什么吸引老奶奶一直跟着呢?在跟了好多家后,我渐渐地有点乏困了,于是,独自离开一会儿,站在稻田边看山围起来的一小片夜空,春夜的星空不似夏夜那般群星闪烁,零零星星地点缀着,月亮一般要到八九点才升起来。耳边热闹的锣鼓声响,使我想起了我的老家,总是感叹那些记忆中的情景一层层的被现代化的潮流洗去,年味淡得只剩下红包和大年初一的香火,鞭炮声渐希。现在谁还相信真有“年”这样的神兽存在?

    跟了两天,据说元宵之后又连续舞了三天,第一天舞到凌晨一点才结束,最后一天从傍晚一直到十一点多,大家都又冷又累,可是不能坏了规矩,因为最后一家人早早摆了礼物候着了,不能失约,众人舞到他们家时已近精疲力尽,女人们有特权可以坐在有空调的里屋取暖,边啃甘蔗边看电视剧,外面堂屋男人们也坐下喝茶,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打起精神,如一开始那般卖力地完成了最后一家的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着乡村的待人处事之道:如果去一个村民组,那么每家都要到,不能落下任何一家,否则,这样会让人嚼舌根子,说厚此薄彼;不论礼轻礼重,都得一样卖力地舞。郝堂艺术团团长张道贤年轻时是民间社火舞狮传人,因着郝堂村晚的筹备,他又有机会操起旧家伙,把舞狮的技艺传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四成、袁五等中青年一代了。

    记得曾在一家取暖,和女主人聊着,她和她的丈夫刚从城里回来,听着锣鼓声才知道有舞狮,赶忙到附近的小卖铺买了烟酒备着。说是热闹的舞狮象征着在新的一年会给家里带来财运和兴旺,而她上一次在村子里看舞狮拜年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还是个小姑娘,我惊叹:她二十多年后还记得这些仪式!作为外乡人的我混迹其中,更多是看到这样的活动碰撞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为着这一场的新年联欢会和舞狮拜年,村民之间有许多交流共事的机会,而在做事中,每个人也观察着别人,增加着对彼此的认识。

 

(郝堂村志愿者   兰洁)


上一页: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郝堂村
下一页:没有了


版权所有:郝堂村 豫ICP备18015216号 网站制作:联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