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堂故事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之前的郝堂是什么模样?或许只能从郝堂村人的记忆里搜寻,我能够记录的只是2009年及之后的样子。

2009年时的郝堂村,山涧的谷地都撂荒着,村民们只捡水路交通方便的田地种植一季水稻,村里的板栗熟了却无人采摘;村里是见不到年轻人的,他们常年在外打工,甚至连儿童都见得很少,他们都被父母带到打工地去了……村里的老人说,“再不改变,这个村是会绝种的”。
2009年的李昌平正在河北的一所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农村的内置金融问题,也在河北做了一些实践,但那时的李昌平显然比较郁闷。他研究的农村内置金融模式,在理论上已基本成熟;可自己一手在湖北、河北等农村的实践,却一直未获得当地政府的公开支持,在一些地方,这些与现行金融体制不太合拍的实验甚至被叫停,当事人还因此获刑。
按照李昌平的设计,在东亚国家普遍呈现农地规模小、土地流转不便的情况下,只有在农村农民内部设置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让农民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山林、水塘、甚至房屋宅基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抵押流转,那么农民就可以获得发展经济和生产的资金。这种模式,李昌平自己将之称为“内置金融”。

9月初李昌平接到一个到河南信阳讲课的邀请,他没有多想,就匆忙从河北赶到信阳,为当地的基层干部做了一期“平桥区建设新农村先建新金融”培训会。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那能不能在信阳做这个实验呢?”讲课结束后,时任平桥区区长的王继军对李昌平的这个理论模式很感兴趣,而当时信阳已被批复为河南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实验区。随后,曾任职乡镇党委书记的禹明善陪同李昌平去走访平桥的农村。他们首先去了五里店办事处的佛山村。结果村长村支书都出门去了,整个村子静悄悄的,没什么生气,留下来的也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于是,禹明善和李昌平有转到了隔壁相邻的郝堂村。

走进村子时,郝堂的破败跟其它乡村没啥两样,村里房屋破败,污水横流,女村长胡静做了差不多40年村干部,在她见到李昌平等人时,表现出来的是很沮丧的心情,称不想再干村干部了,虽然还有些于心不忍:“因为村里有一些老人没钱看病,就喝药或上吊自杀了”。
走访完整个村子,李昌平心里有了底,同意在这里开展内置金融实验。“虽然村子没文物古遗,没有啥特点,但村口仍有大树,村落基本格局还在,应该有信心恢复这个村庄生机”,“再说如果能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重新激活,那么其实验出来的经验未来就将是可复制、对其它村落有效的经验”。
在离开郝堂村时,李昌平特意留了一道题给村两委:如果两委能在村里找出愿意为村里老人做点事的能人(现在俗称的新乡贤),找到7-8个人,每人筹2万元钱,他自己愿意拿出5万元课题经费在村里做一次内置金融实验。“只要人找到了,你就给我打电话”,李昌平交待郝堂村两委。
“来郝堂村做实验,确实很意外”,李昌平回忆说。但是,与李昌平谈感想的村长胡静并没有多想“意外”的事情, 而是在想怎么抓住这个“翻盘”的机会。
“当时想都没想就跟李老师说给我点时间,我跟您联系”。大概过了不到10天,胡静就给李老师打去了电话:“资金到位了,来吧李老师”。李老师不相信:“不可能吧?”胡静说:“怎么不可能,钱都到账了”。
说到筹钱的过程,胡静到现在还很兴奋,“当时我想成立一个这样的资金互助社,就能给老人们发点钱搞点福利,是多有成就的事情啊!我就给几个村里在外地打工的人打电话,我说:‘哥们儿啊,你在外面干得那么好,能不能给村里做点贡献?’‘做点啥贡献?’‘我想成立一个资金互助社,你们能不能帮我呀’。这几个在外打工的村民平日里就很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所以很信任地对我说:‘你做的事肯定是好事,相信你,我们给你拿点钱,你就做吧’。他们每个人拿了2万出来,我给5个人打了电话,事后还有人问我当时怎么不给他们打。他们还跟我说‘我们一人拿2万,这2万块钱要是赔了我也不要你赔,要是做好了,能给家乡做事,那更好’。我说:‘大家请放心,我从二十几岁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我在城里还有套房子,万一把钱赔了,我把房子卖掉也会把钱还你们的’”。

通电话后,李昌平立马从北京赶到了郝堂。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胡静把这些筹款的人和入社的老人都给召集在一起,讨论章程,办资金互助社没有个规矩不行。但是想让农民守规矩就必须是要他们认可的东西才行,于是禹明善、李昌平、贾建友等就做了一把协作者,协助村支两委和社员们讨论自己的章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些协作者们就帮他们捋顺捋顺。经过两天一夜的争吵,终于把章程“吵”了出来:成立“老人理财小组”,村里的年轻人如果要贷款,就必须先找到入社的老人担保签字,超过两万的就需要用林权证等有效的抵押;贷款的最大额度10万元最长期限1年;利息的40%的为养老资金,30%做为公积金,15%做为管理费,15%做为风险金。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2009年的10月12号,“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了。当时7个发起人有14万,李昌平的课题经费有5万,平桥区为了进行农村金融探索支持了10万,之后支村两委也支持了2万;村里有15位老人入社没人两千元资金3万,总共加起来是34万元。当年贷款出去33万,涉及养猪、养鸡,还有种茶和搞加工业等行业。同年农历腊月23过小年这一天,合作社就给15老人每位分红320元。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2010年底时候入社的老人达到80多人,更多的老人们从观望开始加入到合作社里面来,当年给每位老人发放的养老金是570元,在成立资金互助社的时候,农村还没有国家的养老保险。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的宗旨是“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老人们每年从养老资金互助社分到几百元,现在国家养老金每年也能发放几百元钱,加起来一千多元,可以让老人们过一个殷实的年了。

有人担心,“贷出去的钱要是收不回来怎么办”?其实这也正是合作社在制度上充分利用了熟人社区和弘扬孝道的双重设计:每位老人可以担保5000元,如果年轻人要贷款就必须先找到入社的老人签字。这样媳妇就必须要孝敬公婆、邻里关系要和睦相处,更重要的是老人长期在社区里生活,对本社区内的人情世故都非常了解,控制风险的能力就非常强。

逐渐,村庄的风气变好了,合作社把村庄固态的生产要素变成了流动的乡村经济,年轻人都希望自己所有的资产能够得到更高的评估和经济价值,开始越来越关心这个村庄的发展了。

有了这个“金蛋”,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部人关注这个“金窝”,于是郝堂村迎来了它的新机遇,被列入了平桥区政府筹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三个试点实验村之一,并于2011年初率先开始了村庄建设。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郝堂村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这个村庄的“银行”也从最初发起的34万元,发展到了如今320万元的规模,运行5年来没有一笔死账、坏账,已经为村庄老人累计发放分红50余万元。

这个美丽的意外也将郝堂村这个没落破败的村庄,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美丽宜居村庄。

村庄故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

 

上一页:天凉好个秋——公益理发下乡进行时
下一页:对话李昌平 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操研讨会:7月26日-28日·郝堂村│第31期乡村复兴讲坛招募


版权所有:郝堂村 豫ICP备18015216号 网站制作:联创科技